標的名稱:臺北市道路命名由來
主筆者:Cloudsky
撰寫日期:20201203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福德街

湯熙勇主編《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2.12,一書中提到,在民國49年時,本街仍為一片田地,民國57年起,因興建市立救濟院(今廣慈博愛院),及興建貧戶住宅,開闢道路:道路完成之後,以其具推行社會福利德澤廣被之意,取名為「福德街」。

臺北畫刊 2003.7,也提到:因政府在此地建廣慈博愛院,為紀念政府福澤遍佈地方的德行,故將廣慈博愛院前所開道路命名為「福德街」。

本來是這樣就能結案,但筆者總覺得福德街的福德之名用政府福澤遍佈地方的德行解釋,不太能說服筆者,於是做了一些查詢

福德之詞在台灣有特殊的指稱,多指對土地公的尊稱,「福德」常與「土地公」同義。
在中研院地名檢索中,臺灣各地,包括新福德橋、福德橋、福德宮、福德牧場、福德祠、福德育樂中心、福德祠、福德廟、福德、福德橋、福德山、福德社區活動中心、福德新村、福德大橋、福德隧道、福德坑垃圾掩埋場、福德公墓納骨塔、福德坑橋、福德坑、福德寶塔、福德東巷、福德西巷、福德農場、福德村、福德蒸餾廠、福德里、福德里活動中心、福德社區活動中心、福德巷、福德大橋、 福德木業公司、青商福德公園、福德堂、福德壇、福德一路、福德二路、福德西橋、福德菜場、福德機械公司、福德坑路(宜3-1號公路) 、福德坑產業道路、福德坑溪、福德坑進水口、福德坑圳、福德洋、福德坑庄……等等「福德」為名的地、路、建物、景等名,由來都是跟「土地公」或「土地公廟」有關
那為什麼,信義區的「福德街」就是如此與眾不同? 真的沒其他解釋嗎??

福德街西起松山路,經林口街、大道路、中坡南路、成福路、一直延伸至今南港國宅處,總街長約1.8km。
街跨信義、南港區,經過多個里界:信義松光、松隆、大仁、中坡、中行;南港百福、成福、仁福等里,約2/3在信義區中。
民國50年左右,此地除農地外,只有松山初商、王厝、林家庄和幾戶農舍。民國57年起興建市立救濟院 (今廣慈博愛院),及興建一級貧戶平價住宅504戶,同時開闢道路,即今福德街。

福德街頭
P_20201116_155644

福德街中段
P_20201116_154703

福德街尾段
P_20201116_160824

福德街最早為田地,在瑠公圳開鑿時成為五分埔支線的一部分,五分埔支線由基隆路二段「車層汴」處分出,沿信義路南邊在象山公園接信義路五段、六段,經福德街抵中坡附近。中有分支延虎林街往北(五分埔方向)
到了1967年的臺北市街道圖,則是將此段路標名為松山路255巷
而在地圖上首次出現福德街,則要到1974年的臺北市街圖

1939年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
1939-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

因沒有確切文字資料,筆者做了幾個假設,再試著查資料證實其可能性。

推測一:與廣慈博愛院相關

廣慈博愛院前身為「臺北市立救濟院」,創立於民國53年,原院址位於虎林街272巷山麓。民國56年臺北市改制,擴大編制易名為「臺北市立綜合救濟院」(即現在的臺北市菸毒勒戒所-臺北市松德路403號)。
民國58年再度改稱為「廣慈博愛院」,意寓「廣被慈暉、博施愛澤」。設有:福德、崇德、弘德、中和等4個敬老所、婦女職業輔導所、育幼所、復健所等。婦職所前身為「臺北市立婦女職業輔導館」,位於濱江街,民國58年合併至廣慈博愛院,專收容輔導遭受虐待、貧苦無依而自願習藝的婦女,或經警察機關介送之婦女。

但查閱廣慈博愛院十周年刊,當中有記載:在民國63年12月9日,臺北市立綜合救濟院改名為臺北市立廣慈博愛院,原老人安養所擴編為福德、陽明、中和3所
而就現有資料,福德街是在民國57年所開闢

筆者本以為福德街是由福德老人安養所而來,但如此看來應是相反,是福德老人安養所位在福德街上

推測二:與在地土地公廟相關

在臺灣,「福德」相關名稱幾乎都與土地公神有關,在福德街上,現存只有一間比福德街老、對在地也有一定意義的土地公廟──中坡福壽宮,現址為:臺北市信義區中坡里福德街221巷14號。原址在今瑠公國中處, 1939-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標示為中坡
就廟前石碑上「中坡福壽宮沿革誌」載:
中坡福壽宮最早建於清光緒13年 (1887年),當時在虎山山麓自然天成山谷下方池畔榕樹下吉祥地,該水池為中坡庄農田灌溉水源,有位貧戶牛童,用四塊石片築小廟祭祀福德正神,不久貧童由貧轉富,當地人深信是福德正神保祐,於是香火鼎盛。
據傳本地於日治時期為瑠公圳蓄水池 (水森坡),水深數公尺,為中坡庄、五分埔灌溉水源,因中坡庄山上開採煤礦大批工人湧進,居民常懷對土地感恩之念,故整修此廟

中坡福壽宮
P_20201130_154214

雖然此說感覺上很合邏輯,也符合一般地名對「福德」使用的方式
但走訪福壽宮主委、廟方人員、中坡周邊耆老、地方頭人 (里長、里辦人員等),皆明確表示「福德街」名稱與福壽宮並無因果關係
相關書籍資料也完全沒有支持此說的線索,故福德街並非是因中坡地方上的土地公廟而得名的
雖有可能是因時間而讓此說法散失,但福德街是在民國57年建,包括福壽宮主委在內的耆老都經歷過那年代,他們確認沒聽過此說法,則幾可確認無此說

由書籍資料的推測全部落空,於是只能嘗試走訪福德街周邊耆老,看有無其他的說法。在一次拜訪中行里的行程有了意外收獲
在地林家耆老後人表示:
中坡在地60歲以的上老人都知道福德街原名是「死人路」,因以前人過世沒有去殯儀館,過世者都通過此路運往今南港公園處安葬,所以這樣稱呼。
後來本地要蓋廣慈博愛院,有官員來問當時里長和地方頭人說院前道路要重修以利出入,你們在地人有幫這條路起名字嗎?當時在地人就照實回答說我們都叫這「死人路」。官員說這名字不行啊!不然你們討論一下改個名字。
經過討論,就取一個比較好聽,有福氣的路名,又有點地緣相關的,就以「福德」為名,即今「福德街」名由來。

就現有資料,今被稱後山埤公園的南港48號公園,位於東新街170巷旁,緊鄰南港公園西側。此處佔地7.2公頃,其中1.5公頃屬私人所有。此地原為南港第三公墓,公墓之範圍計5.7公頃,約有墳墓 4668餘座。
本地長久以來就遍布墳墓,當中部分可遠溯至清代的墳墓,日治、民國更是不計其數。預計闢建經費約需9億元,以往因經費龐大,受限財源未能闢建,直到95年11月28日方進行墳墓遷移、 開闢為休憩公園,於96年9月10日完工開放使用。
就官方資料,本地公墓是到95年才開始遷移,但也有受訪者表示有家族有能力後會先遷出,但目前無相關實證資料

就現有資料整理,可得福德街由來有二說:

1. 因興建市立救濟院(今廣慈博愛院),興建貧戶住宅,開闢道路,道路完成之後,以其具推行社會福利德澤廣被之意,取名「福德街」

2. 因中坡本地人過世者都通過此路運往原南港墓區,故在地居民稱此路為「死人路」,後因要蓋廣慈博愛院新修道路,官員和地方頭人為美觀改了路名,取了一個比較好聽,有福氣的路名,又有點地緣相關的,就以「福德」為名,即今「福德街」名由來。

免責聲明:
1、臺北市信義社區大學保留所有此網站內資料的權利、擁有權及權益(包括版權)。
2、此網站內的資料僅供非營利用途,本網站也不會以此營利。
3、除非得到臺北市信義社區大學事先書面同意,不可複製、抄寫、發布或以任何其他形式使用此網站內的任何資料作任何商業用途。
4、若要使用此網站內的資料作任何上述准許用途以外的用途,請向信義社區大學提出申請。
5、臺北市信義社區大學不就此網站任何內容的及時性、準確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
6、此網站的使用者須要自負風險,臺北市信義社區大學並不保證進入此網站是絕對安全及有電腦病毒防護,亦不會就因使用此網站而引致的任何損失(包括使用者系統損壞或資料損失)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7、此網站會提供或協助提供源自第三者的資料或外界網站的連結,並不構成臺北市信義社區大學贊同或沒有不贊同該等資料或外界網站的內容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聲明、陳述或保證;對任何因使用或不當使用或依據此網站提供或經此網站提供的資料或外界網站的內容或未能使用該等內容而引致或所涉及的損失,毀壞或損失(包括但不限於相應而生的損失、毀壞或損害),臺北市信義社區大學概不承擔任何義務、責任或法律責任。
8、本網站文字與圖片僅供參考瀏覽用,並未擁有亦不保證圖片資料所含之人物、品、場地…等相關之名稱、肖像權、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圖像權、利用權、使用權、隱私權、所有權、公開發表權、著作人格權、商業秘密、受著作權保護之設計或作品或物品或建築物或描畫…等的相關權利;對圖片內容的精確性、正確性或可靠性(包括但不限於關鍵字、圖片說明…等)不做承諾保證和承擔責任。
9、對於本網站上文字圖片資料的精確性、正確性或可靠性(包括但不限於關鍵字、圖片說明等)不做承諾保證和承擔責任,惟任何關於關鍵字、圖片說明…等如有錯誤,歡迎來函指正。若本網站的內容和圖片,如您對於可能侵犯他人知識産權或財産權利之行爲,有任何問題、建議或想法,請與我們聯繫。
10、您瀏覽此網站,即表示您同意無條件接受本免責聲明的條款,以及臺北市信義社區大學不定期在未預先通知的情況下對上述條款作出的修改或修訂。請定期瀏覽此網頁查閱任何修改或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