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編號:C-D1-08
- 調查時間:2015.10.24
- 調查地點:象山步道
- 象山環境:南港山系的象山與虎、豹、獅山,因形似合稱「四獸山」,位於台北盆地東南隅,象山最南,坐東朝西,延伸入東區的一座山脈,海拔高度雖只183公尺,登高遠望市區,視野寬廣,高樓大廈近在咫尺,是觀賞101大樓元旦跨年煙火的知名景點。
- 象山形態:整理過去登山者走過的山路,象山自然步道規劃完善,沿著象山西側山腰、山稜線,環繞成一環狀路線,象山一線天步道是沿著象山西側的山腰,避風坡面潮溼,坡度平緩,沿途林蔭茂盛蔽日,寬敞舒適易行,是全家老少皆宜的親山健行路線。
- 巨大的砂岩石塊,是沉積大岩盤經年累月的風吹雨淋,崩裂分離而形成,巨石公園是象山特殊的景觀。 時有拎壁龍、毬蘭、珍珠蓮等交錯如網絡般緊緊的攀爬在巨石上,相依相連,綠意盎然,常讓我流連忘返,美景自然天成,相較人為刻畫上的字,總覺突兀破壞自然。
- 象山的地層,皆是由華南古陸塊沖刷沈積而來的古老地層,由海相沈積大寮層(2,100~1,950萬年),與濱海相沈積石底層(1,950~1,800萬年)所組成,以石底層的分布較廣。因西北側巨大節理崩落,裸露出石底層底部的厚層砂岩,形成近乎垂直的陡峭岩壁。 巨大的砂岩崩落,大岩塊斜靠在岩壁上,中間有一縫隙,僅容一人通過,蔓藤、蕨類掩蓋在外部,裏面感覺絲絲清涼,細看石壁,可觸摸時間留下的刻痕。
- 色彩彩繪在這片大石壁上,顏色來自岩石中含的鐵接觸到空氣中的氧結合形成黃褐的顏色;石乳,乃雨水滲入砂岩層中,逐漸向下聚積,由於頁岩質地細密,水無法再向下滲,受頁岩地層的阻隔,因此由隙縫處滲出如泉水,像是泌乳而出,尤其多雨的季節,就可以在岩壁上看到汨汨流出的流泉景觀。 雖是特別,其來有自,這就是閱讀地景地貌最有趣的地方,大自然總會告訴我們訊息,只問我們懂不懂它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