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D-B4-06
  • 調查時間:2016.6.6; 2016.6.30.
  • 調查地點:豹山步道
  • 植物名稱:大黍
  • 科別:禾本科植物
  • 學名:Panicum maximum Jacq.
  • 俗名:馬草、天竺草、幾內亞草、羊草、堅尼草
  • 《生長環境》:低海拔山區向陽山坡
  • 《植株高度》: 1~2.5公尺
花D-B4-06-3 圓錐花序,花序長 20~35 公分,具有纖細長梗,多分枝開展,基部序枝輪生狀,愈往上輪生現象漸漸不明顯,呈現尖塔狀。小穗長度約 0.3 公分,通常無毛,脈不明顯,帶紫紅色或具紫斑;穎不等長,外穎約為小穗的 1/3 長,具 1~3 條脈或無;內穎與小穗等長,具五條脈,平截至芒尖。上位小花無柄,上位外稃具橫皺紋,草色,革質。下位小花中性或雄性,下位外稃5~7 條脈。

花D-B4-06-3
圓錐花序,花序長 20~35 公分,具有纖細長梗,多分枝開展,基部序枝輪生狀,愈往上輪生現象漸漸不明顯,呈現尖塔狀。小穗長度約 0.3 公分,通常無毛,脈不明顯,帶紫紅色或具紫斑;穎不等長,外穎約為小穗的 1/3 長,具 1~3 條脈或無;內穎與小穗等長,具五條脈,平截至芒尖。上位小花無柄,上位外稃具橫皺紋,草色,革質。下位小花中性或雄性,下位外稃5~7 條脈。

葉D-B4-06-2 葉子互生,線狀披針形,長30~60 公分,寬 3~4 公分;葉鞘被疣狀短毛或無毛;葉舌長 0.4~0.6 公分。

葉D-B4-06-2
葉子互生,線狀披針形,長30~60 公分,寬 3~4 公分;葉鞘被疣狀短毛或無毛;葉舌長 0.4~0.6 公分。

植株D-B4-06-1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約 1~2.5 公尺,直立,根莖粗大,各節密生粗毛。葉片長度 30~60 公分,寬 3~4 公分;葉鞘被疣狀短毛或無毛;葉舌長 0.4~0.6 公分。圓錐花序,小穗紫紅色,長約 0.3 公分,外穎約小穗的 1/3 長;內穎具 5 條脈;上位外稃具橫紋,草色。每年 5~10 月遍生於全省低海拔向陽地區。

植株D-B4-06-1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約 1~2.5 公尺,直立,根莖粗大,各節密生粗毛。葉片長度 30~60 公分,寬 3~4 公分;葉鞘被疣狀短毛或無毛;葉舌長 0.4~0.6 公分。圓錐花序,小穗紫紅色,長約 0.3 公分,外穎約小穗的 1/3 長;內穎具 5 條脈;上位外稃具橫紋,草色。每年 5~10 月遍生於全省低海拔向陽地區。

果 / 種子D-B4-06-4 果實為穎果,長橢圓形,紫紅色,穎不等長;外穎約小穗的 1/3 長;內穎與小穗等長,具 5 條脈。

果 / 種子D-B4-06-4
果實為穎果,長橢圓形,紫紅色,穎不等長;外穎約小穗的 1/3 長;內穎與小穗等長,具 5 條脈。

特徵D-B4-06-5 多年生草本,具根莖,稈直立,植株高約 1~2.5 公尺,各節密生粗毛。葉片細線形,葉鞘被疣狀短毛或無毛,有葉舌。圓錐花序,小穗紫紅色,長約 0.3 公分,外穎約小穗的 1/3 長;內穎具 5 條脈;上位外稃具橫紋,草色。大黍草在秋冬之際莖部以上就開始枯萎,極易著火,引起火燒山,每到春天,大黍草總能迅速重新萌芽、茁壯,秋冬一到又將枯萎而致再度引起火燒山,如此年復一年的火燒行徑,謂之「循環性火燒山」。大黍原產於熱帶非洲,是二十世紀由日本人引進台灣作為牧草,飼養馬用又稱為馬草。

特徵D-B4-06-5
多年生草本,具根莖,稈直立,植株高約 1~2.5 公尺,各節密生粗毛。葉片細線形,葉鞘被疣狀短毛或無毛,有葉舌。圓錐花序,小穗紫紅色,長約 0.3 公分,外穎約小穗的 1/3 長;內穎具 5 條脈;上位外稃具橫紋,草色。大黍草在秋冬之際莖部以上就開始枯萎,極易著火,引起火燒山,每到春天,大黍草總能迅速重新萌芽、茁壯,秋冬一到又將枯萎而致再度引起火燒山,如此年復一年的火燒行徑,謂之「循環性火燒山」。大黍原產於熱帶非洲,是二十世紀由日本人引進台灣作為牧草,飼養馬用又稱為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