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的名稱:舊陂溪流去哪?
主筆者:王阿榮
撰寫日期:2018年5月10日
標的位置:臺北市信義區舊陂溪
找尋先民灌溉三張犁及錫口地區的舊陂溪還留下的蛛絲馬跡
在信義區尋找有松的路 20180507 蔡燕珠
也許有人會覺得信義區怎麼有這麼多名為有松的路 : 松智路、 松仁路 、松勇路、 松高路、松壽路 、松廉路 、松勤街……。其實是有原因的:
在信義計畫區還在松山區內時,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為該計畫區新道路命名時 ,東西向道路為忠孝仁愛,南北向為高、壽、廉。 為區隔這些路屬於那一區,特在每條路名前加上「松」字。可是第1條松忠路就出了問題,因為「松忠」兩字讀音與「送終」頗相近,不太吉祥,於是臨時再改用智仁勇這就是後來松智、松仁、松勇路名的由來。 沒想到,信義計畫區在行政區域調整後,併入信義區,但以「松」字命名的道路已來不及更改,只得沿用至今。
(以上參考信義區公所網站)
從松勤街來說起
最早的松勤街是從莊敬路這端起到中強公園止,後來才把景聯廣場到莊敬路的這段也加入。松勤街其實很晚才發展,民國78年到80年初松勤街後段幾乎很少行人。曾經走路要去中強公園,走著走著竟然會在路中央發現如小山丘的土堆 ,還得繞過它, 因為有人到這裡偷倒工程廢土!那時這裡算是東區邊陲帶,夜晚來臨整個松勤街進入寂靜的世界。
漫遊緣起
信義區自1980年代以來,成為臺北城市都市計畫高度發展之代表地區,卻同時仍兼具豐富的綠色資源(如四獸山),但隨著都市發展,許多過往生活紋理及環境正在逐步消失。本次【漫遊信義】系列活動由臺北市信義區公所、信義社區大學,以及信義區在地社區組織共同辦理,本著發展信義區特色及人文風貌的責任,特選各類主題路線導覽及展覽,使參加民眾體驗信義區從清末農業,到日治時的工礦業發展,最後至當代都市計畫及產業發展的各時期不同風貌,讓更多人能夠認識信義區在地知識,打破「信義無文史」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