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你有聽過信義學嗎?曾幾何時,我們在自己成長與工作的土地上,對它是如此的熟悉,卻又十分的陌生。除了學校、家裡,或家裡、工作地點兩點串成的一線外,生活中是否少了點溫度與知性?在臺北,多少人匆匆經過那兒每天都出現在眼前的人、事、物,但一點印象也沒有。其實,這座城市,其豐富的涵養與活力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而臺北,正等著妳/你來發現眾多想都想不到的另一面,從瞭解過去、為什麼變成現在這樣,進而規劃未來的發展,都值得一起來參與!而臺北最重要的副都心:信義區,有多少不為人熟悉的歷史小故事,加上地理環境又鄰近山區與河流,生態面貌的多元性,不少居民都大開眼界!深耕在地多年的信義社區大學,透過每年度系統性的「探索信義學」活動,除了建制信義區獨特知識的地圖網站外,經由虎、豹、獅、象山的「生態與人文的親山步道導覽」,逐步累積地方的過去的點點滴滴與監測、紀錄生態現況,讓參與的民眾驚訝:信義區竟然在1930年代還是臺北市的邊陲時,就運用起工業區的規劃;旁邊四獸山的地質、生態多元性讓人目不暇給。原來,信義區不是只有跨年晚會、每年都說辦最後一次的煙火、連成一體的商場與豪宅區。這次,我們就來一起揭開虎山的神秘面紗吧!行程基本資料表 1 虎山行程基本資料(資料來源:信義社區大學自製)
|
講師陣容
虎、豹、獅、象的親山步道導覽,都由3位經驗豐富的資深講師,引導大家進入沿途生態與人文的知性之旅。每次的導覽都會分成3個梯次,只要集合20人湊成一梯次後隨即出發。這次社區大學與步道協會合作,邀請了鄭呈祥老師、何美華老師與蔡伯淵老師為大家解說虎山步道途中的背後精彩故事。

第一梯 鄭呈祥 老師
從營造建築業退休的鄭老師,目前是步道協會資深講師,對四獸山的動植物生態非常熟悉。每次解說都會補充搭配周遭地區的人文活動 ;曾參與步道的解說牌撰寫工作,虎山步道許多活潑的植物說明牌就是出自老師之手
第二梯 何美華 老師
何老師從電子公司總經理退休後,目前是步道協會資深講師。 她擅長介紹自然步道的動植物生態,並輔以地質、文史與民俗等背景知識
第三梯 蔡伯淵 老師
從電子公司退休的蔡老師,本身也是步道協會資深講師。 擅長將死板板的生態知識,以活潑有趣的方式有系統地介紹給一般大眾,他也參與了虎山步道說明牌的編纂工作
導覽路線:
虎山屬於南港山系,橫跨南港區、信義區、大安區,向東南並延伸至文山區仙跡岩附近。南港山系各區峰峰相連,步道縱橫交錯,不僅可抵達東側的九五峰,西北側山麓的虎山及奉天宮,與象山、獅山、豹山及虎山所構成的四獸山和仙跡嚴,並可遠觀五指山、七星山系,及欣賞到基隆河及松山機場飛機起降景觀。
虎山為四獸山市民森林區內之淺山之一,連接區後南港山系構成臺北市東南側的屏障,海拔140公尺,地質屬海相地層之單面山地形,西高東低、視野遼闊,山頂設有一座日昝,可以觀日計時,步道由塊狀砂岩與頁岩交疊而成,因虎山溪流經,山澗型的生態環境同時也是孕育螢火蟲、小綠蛙及蕨類等多元生態的最佳地點,溪岸經整修鞏固及完善水土保持後,虎山溪沿線成為觀賞溼地生態的最佳去處,步道沿線並設置解說牌及路線指標,是郊山健行又可觀賞生態的好去處[1]
[1] 臺北市親山步道解說,http://www.hiking.taipei/ct.asp?xItem=37483608&ctNode=67814&mp=106051
本次虎山導覽路線是沿著親山步道,集合與解散地點都在松山慈惠宮。步行在花崗岩石階與柏油路上,並不陡峭,歷時需1個半至2個小時,全程約3公里。
慈惠堂旁登山口→沿虎山溪步道→四獸山意象廣場→經南天宮→經真光禪寺→復興園→虎山山腰步道→虎山自然步道→慈惠堂→結束行程
(O形環狀線,全程約2.9km)
集合:松山慈惠堂旁登山口
參與的大家剛開始先在松山慈惠堂旁的登山口前面集合。這座寺廟位於瑠公國中旁邊,必須從福德街251巷的坡道上轉進來。對於第一次參加的民眾,集合地點有一點難找。這座廟是供奉瑤池金母,俗稱的西王母或王母娘娘。當初建廟的原因是堂主郭宗師經歷過幾次神蹟與受到感召,四處尋覓建廟用地,堂主在夢中指示應建廟於現址,從1981年動土開山開廟,1992年初步規模大致完成。整座廟為RC混凝土結構,外觀仿中國華北宮殿式樣,在北方斗栱傳統中加入垂花吊筒,又具有華南廟宇特色。[1]
鄭老師也補充道,廟宇內有時會設置八仙的形象,來自於膾炙人口的八仙過海傳說,八仙特別的地方在於,他們原本不是神仙而是人,且各自擁有精彩的凡間故事,包含人間的各種年齡、性別、階級與職業,像是富人、將軍、乞丐等,不是生來就具有神格,像是漢鍾離具有富貴的象徵、呂洞賓代表男性、張果老是老人、韓湘子則是少年、鐵拐李是階級較低、何仙姑是女性、藍采和代表貧困,而曹國舅則是富貴。八仙隱含著人間的男女老少與貧富貴賤各種人,不論性別、年齡與階級,都歡迎進廟參拜。
沿虎山溪步道
接著,大家沿著虎山溪步道陸續往上。步道旁的虎山溪流水質優良,有座小橋能跨過溪到達對岸的平台,平時步道協會受臺北市政府委託定期作水質檢測,並巡視是否有外來種。上個月(6月份)協會成員就有發現可能是民眾放生的泰國鱧,會影響附近生態系的平衡。虎山溪魚種包含馬口魚(一枝花)、石濱、螃蟹等。藉著聲音,很容易能找到台灣藍鵲。走到虎嘯亭,可以發現周遭有螟蛾幼蟲、吊鐘蜘蛛、獨黃(中藥一種,似山藥)、美人蕉以及水冬瓜。
小拱橋對面的親水池曾經是日本時代的洗煤池。係虎山溪的上游有過去松山礦場,目前留有3個礦坑入口遺跡。依據松山區志的記載,1909年原本由臺籍人士開礦,在1920年被日本企業強制收購後,因經營不善,交還給舊礦主經營至1990年;3個礦坑可分成松山一坑、二坑與鄰近等會兒要路過的真光禪寺,也就是三坑的所在,此三處的礦場煤層比較穩定,每次洗煤程序都會沿著溪流衝下許多廢水,跟現在的優美景緻成了強烈對比。
四獸山意象廣場
沿著木頭樓梯上去至四獸山意象廣場之前,在鐵柵欄前面講述松山一坑解說牌其實是誤植,正確來說應該是松山三坑。
在轉角處能發現匍匐在樹上的獨角仙,牠們會垂直啃九芎樹皮吸汁,其壽命一年一世代,最常見吸食光臘樹汁液),而要辨認獨角仙幼蟲或者是雞母蟲,則藉由觀察腹部末端倒數第三節上面的剛毛列上面有沒有橫向刻紋, 如果具有紋路就是雄性,缺乏此類特徵則是雌性,而廣場前的清連園入口對面樹葉上能發現薄赤蟬的蹤跡呢!
終於,大家經過一定的腳程後進入四獸山廣場,旁邊設置四獸亭能供遊客稍做休息。四獸山廣場的意象來自於虎、豹、獅、象的方位,遠觀類似古代文明的日晷儀或巨石陣,讓許多小朋友充滿想像,頗具巧思。
在那邊能觀察到眾多物種,比如綠條蠟蟬、烏秋,鄭老師為了烏秋還作詩一首:「烏秋烏秋剪刀尾,烏衫烏褲真大尾,翻來轉去真猴飛,停睏尾溜銩三下」;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點肉桂味道的陰香、葉子大很多,沒什麼味道的蘭嶼肉桂,以及長吻白蠟蟬、會編織自己的巢穴像是簑草的避債蛾,因遇到騷擾立刻將頭胸縮近巢裡,故有此稱號。
真光禪寺
之後,大家到了真光禪寺稍做休憩。該寺在1967年由上聖下慧老和尚創建,率領著弟子,在四獸山開山闢路,協助搬運部份建材。本寺也是RC混凝土結構,也是北方寺院樣式,面對大門的右邊則是三層樓的公寓樣式建築。禪寺廣場前種植麵包樹。過去,麵包樹係清代由南洋引入台灣,各地普遍栽培,是公園、庭園之綠蔭樹,因其樹冠傘狀、葉大、濃綠色、遮蔭效果甚佳,果可供食用,木材材質輕軟而粗,亦可供建築,海島居民以此為獨木舟。麵包樹每個部分對太平洋地區的島民都是有用的材料,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常用品[1],也是英國殖民時期黑奴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
而附近也能欣賞到大冠鷲,鄭老師又譜詩一首來形容牠的俊俏:「麻葉麻葉真猴飛,空中展翅棒風吹,浮遊浮遊傳千里,長溜老鼠覓燒吹」;再往前走一點,便能看到樹蕨(又稱鬼桫欏、台灣桫欏、筆筒樹) 、山蜈蚣 、也能看到棕長腳蜂,是長腳蜂之中體型最大的以及熊蟬脫殼。
虎山自然步道
接著,分成三隊的大家經過有拱橋的鎮水宮前面時,就能發現這邊其實是虎山溪復育螢火蟲其中之一的賞螢步道,另一邊則是甲蟲大本營呢!再往前走一點,也能瞥見長吻白蠟蟬、千年芋、瑪瑙珠、鉛山壁虎、無患子、水同木(俗稱豬母奶)以及仙桃樹的蹤跡。
最後,三路人馬又回到了起點慈惠堂,考慮到7月到9月份天氣尚屬酷熱,於是提早開始,也避免正中午才結束,提早一個小時讓大家休息。許多人紛紛表明經由這次生態與人文的微旅行,認識了更不一樣的信義區,下次還要再來參加呢!